1976年9月中国农机化代表团访美老朋友韩丁一个人种1620英亩_产品问答_火狐直播app_官网免费下载
全国客服专线

400-622-0002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产品问答

1976年9月中国农机化代表团访美老朋友韩丁一个人种1620英亩

来源:火狐直播app下载作者:火狐直播app免费下载时间:2024-12-23 03:18:44

  1976年八、九月间,应美中技术交流委员会邀请,以中国农业机械学会的名义,由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的15人农机化考察团,由一机部农机局局长项南同志率领,用一个月的时间,走过美国10个州,访问了美国农业部和农场、牧场、农机制造厂、大学、科研中心等50多个单位,对美国的农业机械化进行了多项考察。

  这是我国与美国关系破冰不久、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前的一次规模最大的半官方性质的考察。处在那样一个特定的年代,具有筑梦意义。

  这次访美穿针引线的人是美国友人韩丁的妹妹寒春和她的丈夫阳早。韩丁是1947年受联合国救济总署派遣,随第一批救济物资(汽车、拖拉机)等来到中国的。他曾被冀鲁豫边区政府安排到河北省冀县(现冀州市)参加土改,并写下纪实小说《翻身》。此后,他在我国第一个拖拉机驾驶员训练班任教练,参与了千顷洼冀衡农场的垦荒与创建。

  新中国成立后,韩丁又先后到北京双桥农场、河北省芦台农场工作,后来回到美国从事农业生产,曾任美中人民友好协会主席。

  1972年以后,他应周总理的邀请先后多次重访中国, 成为国人皆知的“老朋友”。接见时,周总理听了韩丁介绍自己的农场后,对他开玩笑地说,你在美国就是个下中农。

  河北省计委副主任、省农业机械化领导小组副组长的龚焕文同志参加了考察团,他是以宁河县芦台农场场长的身份访问,理所应当地成为会见韩丁的主角,见面后,忆旧情、话今昔是不会少的。以下是他关于这次访问的回忆录:

  1976年,炎热的8月中旬的一天早晨,我乘坐北京牌吉普车从顺津唐公路去宁河县芦台农场。当我赶到农场时,已是快上午11点了。我向场里说明来意,得到农场领导的热情支持,请来几位老职工介绍韩丁当时在场里的工作情况。

  下午又到韩丁曾经工作过的二、三分场,顺着他上下班的路线走一走,看一看,了解今昔变化。农场领导热情配合最后托我给韩丁带上了几个用麦秆手工编织的草篮子,作为老单位代表的见面礼吧。

  1976年8月24日晚8点15分,考察组一行15人乘民航波音707从首都机场起飞,经法国戴高乐机场转机,于8月27日下午1点半到达纽约。

  9月4日上午11点钟左右,我们考察组到达了美国朋友韩丁的家(家与农场在一起)参观访问。当他知道我是从芦台农场来的时,与我握手拍肩,倍加亲切。我把从场里带来的麦桔篮子分送他母亲和夫人时,她们更是格外高兴。

  韩丁一家十分友好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先是由他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农场经营情况、农机的性能,还做了一些表演,中午招待吃午饭,下午带我们到地里参观,并对我国农业机械化提出一些建议。

  韩丁的农场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东部的里丁县,离纽约400多里的小土坡上。共有土地两块,相距不是很远,共1980亩。其中第一块1080亩,是他的母亲十几年前买下的(当时每英亩160美元,1976年时价格2000〜 2500美元)。除去房屋道路果林外,耕地只有660亩,交韩丁经营;第二块是新从勒克斯先生那里租来的,有960亩,合计耕地1620亩。

  韩丁全家五口人,有妻子、一子和二女,与其母分开居住。韩丁有一女韩琼在大学教书,独立生活。妻子在工厂当化验员。所以,农场只有韩丁一人劳动,大忙时其妻参加一些劳动,也请朋友帮忙,没有雇工。

  为什么韩丁一个人能经营这么多的耕地,还有时间写书和出国访问旅游呢?用毛主席的话来说就是,“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他有两台拖拉机,播种机、自走式玉米联合收割机、药剂化肥喷洒车各一台,卡车一辆,还有配套犁、耙及捆草等机具,共28台(件)和一套玉米烘干设备。

  从耕种、除虫、灭草到收割、烘干、藏贮成龙配套,全部实现了机械化。其经营的两块耕地虽然坡度较大,但采用少耕法、免耕法,不用平整土地,也不搞水平梯田。

  他认为那样太费工,梯田块小,也不利于机械操作。同时因为那里雨量丰富(年降雨量1500毫米左右),而且长年分布,不需要灌溉,因而他全部搞成了漫坡田。基本按等高线和自然流水方向,搞成几条几米宽、略低于耕地中间凹的排水道。水道长满杂草, 雨大排水又防止冲刷,平时还可走汽车、拖拉机。

  前几年只经营其母交给的一块,种有玉米、小麦、红花荆草、苜蓿、大豆等作物,规模小,品种多,收成最好的1973年也只有3.5万美元,同时用工较多。为了充分的发挥现有机械的作用,他租种了第二块土地,实行单一经营,种玉米1500亩,苜蓿100 多亩。

  其主要耕作方法,多是采用少耕法,以耙代耕;一部分玉米用免耕法,根本不耕,目的是省工又防止水土流失。 免耕法前几年就实行,小麦收获后不耕即种二叶草,来春用除草剂把草杀死(不除根)接着种玉米。

  我们看到一块坡度较大的玉米地里仍长满三叶草。另一种方法是玉米收割后即种燕麦,来春除掉做肥料,再种玉米。玉米播种采用机械条播,播种机经韩丁自己改装成联合式机械,一次可连续完成破茬、松土、开沟、播种、施肥、施农药、覆土、等多项工作。

  韩丁使用化学农药除虫、灭草,把中耕锄草等田间管理压缩到最低限度,虽然每亩一年的药剂连喷洒的费用折合人民币10元钱,但他节约了田间管理的人工和自己的机械等费用。韩丁总结说:“这样搞,玉米种下,就等收获,是合得来的。”

  每年玉米从春种到秋收,当中有大约五个月的出寸间,他就可以出国访问、讲演、写作和参加社会活动,如做美中友好协会的一些事情等。当时他表示,对几次访华的情况,准备写书出版。

  对玉米的收割、烘干到进仓也完全实现了机械化。自己开联合收割机收割,收满粮箱用搅笼装进自备卡车,自己开车运回又通过搅笼装进备用仓。此后完全自动控制,备用仓底部搅笼把粮食逐步输进烘干机,烘干机以液化石油气做燃料,靠电动风扇把燃烧室的热风鼓动透过粮层,把水分带走,使石米粒的含水率由25%以上降到13%以下,再由搅笼把粮食卷进粮仓贮藏。

  这一过程全部自动化,不用人操作,韩丁即可利用最近一段时间吃饭、再去收割等,效率提高两到三倍。

  在我们现场考察时,所种玉米不管是少耕法还是免耕法,长得都不错。据他估计短亩可产1000斤,总产量可达150万斤。虽然还没收获,因前期长势好,当前的市场价位也高,他已按每蒲尔3 美元同粮商签订了80万斤的合同,第二年1月交货。如余下的玉米还卖这个价钱,今年总收入可达9万美元,除去成本(包括地租)5万美元,纯收入4万美元,这是有史以来最多的。

  另外100多亩苜蓿按过去情况扣除成本每英亩可收入200多美元,合计7000多美元。再加上妻子年薪7000美元和他本人社会活动等方面的收入,预计总收入可达5.5万〜6万美元。虽然这是从来就没过的,但还不够还债,因为他购买的机构设备累计欠债7万美元,盖房又欠2万美元,共9万美元的债务。

  同时,因为通货膨胀,全家生活费用很高,还得交地税、个人所得税,还得继续负债。所以,周总理说他是个下中农,是有道理的。

  据韩丁讲,美国欠债很普遍,农民也没有几户不欠的,欠9万美元也并不是最多的。借债多少要看你有多少资产,没有资产做抵押就借不到多少款,还要看你有没有本事还债。如果几年收成不好,就得变卖资产,造成破产。

  韩丁还特别介绍了农业累进所得税,是按扣去成本后的纯收入算,纯收入越多税率越高,一般不超过30% ,而有的高达52% 。但还一条规定,如果购买机械等设备扩大再生产,所需费用可从纯收入中扣除。农场还可以买来年的种子、化肥、 农药等,这样一来,赚钱多的人并不一定交税多,因为他们可利用这个规定搞名堂。

  这个规定表面看来是限制赚钱多的,实质是欺骗中小农户,支持赚钱多的,因为赚钱多的人多买机械,纳税相对少了。机械多了扩大再生产快了,赚钱就更快。所以,大农场、大公司的扩大,必然伴随着大批中小农场和企业的破产,最后是集中垄断。韩丁说,他种的地,还准备扩大两到三倍。“要么拼命扩大,要么灭亡,资本主义社会就是如此。”

  韩丁在中国的那些年主要是帮助搞农机,至今对中国的农业机械化仍很热心,座谈中提出如下意见:第一点定中国配套机具太少,配套跟不上就不能够实现机械化。但中国有自己的特点,搞套种复种,这就要有特别的机械。收了小麦种水稻,玉米地里套大豆,都不能像美国这样用除草剂,也不能用联合收割机,得有特别的办法,发明特别的机械和药剂,这在美国不可能找到。

  第二点是要在改革机械的同时,改良作物品种,使之更适合用机械。第三点是改革耕作办法。中国可能也有适合免耕法的地方。水平梯田不利于机械作业,按等高线搞排水沟、搞漫坡梯田,可用机械节省大批劳力。以上建议很有明确的目的性,说明韩丁确实了解中国。

  韩丁一个人种那么多耕地,年产那么多粮食, 是农民;他对农业机械颇有研究,并亲自动手改装,又是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正如他自己讲的“场长是韩丁、工程师是韩丁、拖拉机手是韩丁、卡车司机是韩丁、会计也是韩丁”。 韩丁多次出国考察,并回国做演讲报告,还写书,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在韩丁家看不到城市与农村、工人与农民、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有多大的差别,这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必然结果。

  在考察时看到多名大学毕业生回家种地,开拖拉机,感到不可思议,因为此时国内的大学生都是紧缺人才,各单位的宝贝。多个农场主说是农民,和城里人没什么区别。

  我们曾到毕尔纽等农场主家参观,他们的家多位于农场边一个交通方便的位置,都是带地下室的二层红顶小洋楼。楼外有高高的杨树、草地和机械设备场,贮物场,有的还有牛舍,远处即为大片的耕地,好一派田园风光。室内装修漂亮,电视机、电话、电冰箱等齐全,自来水多是自己打井建水塔。这和城内居民生活没多大区别,从环境角度看,只有好而无不及。

  1977年初,项南代表考察组汇报了考察美国农业机械化的情况。项南一边汇报,一边放映拍摄的纪录片,美国农业生产的发达和农业机械化的先进程度令在场的其他人感到惊诧。韩丁一个人种1600多英亩地, 一年生产150万斤粮食的事实尤其留下深刻印象。

  项南感慨地说:我们总在说要缩小三大差别,实际上我在美国看到的真实情况是,美国的城乡差别、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差别比我国小。我们搞现代化,应该借鉴资本主义的先进经验。

  此后,派出更多的代表团出访考察外国的先进的技术,让项南再次率团先后访问了英国、法国、丹麦、意大利等欧洲五国和澳大利亚等。项南同志成为走出国门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的先行者。

  2004年5月15日,85岁的韩丁在美国马塞诸塞州康克市因病悄然辞世,墓地遥向东方。

合作案例

凭借过硬的品质,烘干设备被广泛应用

选择生产线,我们将为您免费定制方案

新闻中心

传递烘干机设备加工生产行业资讯